——记荆州市第四届人大代表王永涛同志王永涛,男,石首市久合垸乡殷家洲村党支部书记,荆州市四届人大代表。
殷家洲村位于石首市西南边垂藕池河右岸,辖14个村民小组,有615户,2348人,党员46人,耕地面积2775亩,其中水旱各半,主要以种植粮、棉、油、蔬菜、水果为主。过去,殷家洲村是一个典型的贫困落后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基本为零,人心涣散,干群关系紧张。近几年,在他的带领下,班子团结,战斗力强,村级债务基本化解,集体经济收入每年达到了8万元,村庄建设步伐加快,正朝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阔步前进。
一、以身作则抓管理
作为村党支部支部书记,必须管理好村委一班人,最大限度发挥班子战斗力。如何抓管理,在王永涛看来,就是“管人、管钱、管事”。首先是管人,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充分发挥其作用,调动其积极性,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为此,一是坚持经常性地抓教育学习,要求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宗旨观点,讲政治,讲正气,讲奉献;二是坚持经常性整顿纪律,要求在各项工作中要有“向我看齐”的精神作风,并用制度措施加以保证;三是坚持经常性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村干部实现绩效挂钩;四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充分发展民主,无论大小事都要通过“两会”作出决定,把党员干部都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其次是“管钱”,经济问题是最敏感的问题,增收节支是关键,没有钱什么都办不成,一是要千方百计增加收入,要保运转。要促发展;二是要励行节约减少开支,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做到量入为出;三是加强财务管理,每月集中报帐一次,严格执行三字三章审批制度,做到季结年清。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四是要求干部廉洁自律,勤俭节约,严格按财务管理制度办事;再次是管事:做到遇事有人管,管事有结果,要求班子成员分工不分家,各司其责,遇到难事共同攻克,他从不当甩手掌柜,安排的工作都有布置,有检查,有结果,遇到急手的事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不急不躁逐步化解,从不回避,不搪塞,不拐弯,不留问题,不留尾巴。
二、用心服务打基础
王永涛时常对村委一班人说,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公朴形象,用心为群众服务,急群众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热点问题解决好了,群众才能拥护你,才能跟你干,有了群众基础,一切工作才能顺利。近几年,在他的带领下,村委一班人全力为民服务,办了不少实事。一是党员干部实行“一对一”帮扶,关心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关怀弱势群体,让外出的人员安心工作,让在家的村民体会到党的温暖,党的好政策;二是向外争援争取政策的扶持,不断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他带领班子成员向群众承诺每年至少干一件大事,近几年来,通过多方筹资,村里共投入300多万元,兴建了10余处涵闸,开挖了大小沟渠2万多米,修建了7.5公里水泥路,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投资100多万元,全村通自来水,建沼气池,通有线电视,通宽带网络,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生活水平;四是投资30多万元建设了功能齐全的党员群众活动服务中心,改善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三、励精图治谋发展
发展才是硬管理,没有发展,就不会有向心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围绕村子如何谋发展,他和村委一班人结合村情,反复讨论得出了带领群众致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整治村容村貌的发展思路。一是引领群众致富。近几年,他和村委成员东奔西跑,成功引进湖南客商在村里发展订单农业,种植榨菜、豆角套棉花的模式调整产业结构,群众种植蔬菜的热情空前高涨,户平增收3000多元。去年,在他的努力之下,殷家洲村通过招商引资成功流转土地500亩建起了葡萄种植基地,走上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路子,仅富余劳动力就业全年就可以创收200多万元,还带动了其它产业的发展;二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带领村委班子理清思路,积极进取,他还写了一首打油诗:集体经济要发展,创税增收多招商;组建专业合作社,产业带动促争长,土地经营搞流转,四荒资源利用上;服务创收门路广,资产利用派用场。近几年,通过组建蔬菜合作社,土地流转,迁坟造地,资产承包,四荒造树,服务创收等措施,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三是整治村庄。村容村貌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在他的直接推动下,村里编制了村庄规划,目前正在创建市级生态村,准备建四个自然村庄和一个中心村庄,把中心村庄建设成为一个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小区。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勤于思考,以身作则,调动了班子积极性,村级事业发展蒸蒸日上,正在向走上富裕、文明、和谐之路迈出坚实步伐;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虽然当选的时间不长,他时刻不忘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走村入户,搜集整理群众意见和建议,一直默默地奉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