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设置 人大时讯 决议决定 监督工作 人事任免 代表工作 基层人大 法律法规 自身建设
当前位置: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监督工作>>监督工作
监督工作
  监督工作
人大要闻 更多>>
· 石首市人大工作座谈会暨代...
· 石首市人大常委会视察调研...
· 石首市领导调研“清渠洁岸...
· 石首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全市...
· 石首市领导巡查胭脂湖 助...
· 石首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
专题报道 更多>>
·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开展“人...
· 石首市人大常委会学习贯彻...
·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人大大...
· 余剑率市科经局招商引资工...
· 王敏参加人大代表小组活动...
·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关于开展...
监督工作  
关于石首市201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来源:石首市人大 , 阅读1824次, 编辑日期:2017年8月31日打印】【关闭窗口

关于石首市201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17825日在石首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4次会议上

石首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本次常委会报告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上半年,我市紧紧围绕年度计划目标,积极应对动力转型、增速换档的重要挑战,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抢抓中省重大战略机遇,认真落实保稳促调各项重大政策措施,着力改革创新,借势发展,换道超越,全市经济总体回升趋稳、质效并进,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9.51亿元,可比增长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1.72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0.48亿元,下降1.9%;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7.31亿元,增长9.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7.1亿元,增长16.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54亿元,增长10.6%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7014元,下降1.7%;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9365元,增长14.8%。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506711元,分别增长8.42%7.65%。

(一)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1、农业经济平稳增长。上半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2.26亿元,可比增长4.1%,在荆州排第1位。实现农业增加值12.41亿元(含农业服务业),可比增长3.9%。农产品加工业完成产值54.31亿元,增长9.5%。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生产总体呈现增长态势。其中水产品产量3.7万吨,增长0.3%;蔬菜产量19.7万吨,增长3.1%;造林面积79586亩,增长4.3%;出栏生猪15.2万头,减1.18%;出笼家禽334.63万只,减0.9%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壮大。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96家,其中规模企业67家;荆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0家,省级龙头企业10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已初步形成林产品、粮油、水产品、蔬菜、棉花、畜禽产品等六大加工产业体系。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注册商标达54个,申报农业“三品一标”87个。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3880个,其中农业公司57家、农产品加工企业396家、农民合作社854家、家庭农场413家、种养大户2300多户。农村土地流转面积34万亩,其中连片流转50亩以上25万亩。林产经济加快发展。造林绿化完成“绿满荆楚”任务的800%,完成“绿满荆州”任务的115%;林粮、林油、林棉、林瓜及绿化树下套种绿化苗木等发展面积达到15万亩,可实现效益3亿元;林产品加工业纵深拓展,可实现林业生产总值25.2亿元,实现利税可达到1.4亿元。

2、工业运行回升向好。上半年,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106.03亿元,同比增长0.8%,比上月提高9.2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8.7%规模业增加值可比下降3%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7.54亿元,同比增长5%;实现入库税金9220万元;全市工业用电量2143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6.4%中小企业支撑增强中小规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2.78亿元,同比增长11.23%;实现入库税6892万元,同比增长26.92%。特别是荆江选矿、吉象林业、钱潮精密件、能特科技、瀚煜建材、永佳防水、长江星医药、华美阳光等一批企业支撑明显,今年税收有望过千万元。成长工程稳步推进。全市拟申报进规企业29家,其中“新进规”9家。当前规模企业达到155家,比2016年新增12家。能特科技(石首)、德润纺织两家公司已率先入规,其中能特科技(石首)入库税金431万元。新建项目可为新材料、荆安汽配、祥联建材、荣辰建材等规模较大的企业有望进入规模企业行列。同时,25家企业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其中交易板17家,科技板8家,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3、第三产业不断壮大。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7.31亿元,同比增长9.2%。旅游产业整合发展。鄂旅投先后与我市桃花山风景区、两个保护区(麋鹿保护区、豚类保护区)“两馆”(麋鹿博物馆、江豚科普馆)建设达成共识,启动桃花山科技生态园收购工作乡村旅游发展加快,举办“桃花季”大型乡镇旅游推介和旅游产品展销活动,与浙江规划设计院沟通协商,完成《桃花山旅游发展规划》、《久合垸潭子口村旅游发展规划》规划评审,奠定了我市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基础。商贸流通业主体壮大。狠抓城市商业网点、城市综合体建设,城市广场、湘鄂农贸城、百盟光彩、达宝财富一期等一批大市场即将建成,商贸服务档次和水平得到初步提升。电商产业发展迅速“互联网+”战略全面实施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市优势放大,各类电商主体发展到692家,基本建成全市农村电子商务“一中心、五体系”(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农村电商网络体系、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农村物流配送体系、电商培训体系)。电商园区服务功能提升,吸引电商企业入驻,目前已入驻企业27家,从业人员200人,实现网络交易额1.4亿元。

(二)三大需求有喜有忧。

  1、投资拉动明显。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7.1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58.8%,同比增长16.5%,增速在荆州各县市区排第3位。完成建安营业税0.53亿,同比下降6.6%。施工项目个数(不含房地产)为267个,其中工业项目107个;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65个;5000万元以下项目193个;5000万元以上联网直报项目74个。工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7.54亿元,同比增长5%,完成额占投资总量的45%。房地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7704万元,同比增长100.4%。

  2、消费市场活跃。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54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居荆州第3位;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22亿元,可比增长16.2%,居荆州第1位。四大行业均稳步增长。批发业销售额4.76亿元,增长21.8%;零售业销售额16.28亿元,增长17.2%;住宿业营业额618万元,增长19.2%;餐饮业营业额5.47亿元,增长19.0%。农村消费市场快于城镇,上半年农村消费品市场零售额同比增长29%,比城镇快12个百分点。

  3、出口大幅回落。上半年,全市外贸出口总额2465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731万美元,同比下降22.9%,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7.7%。全市出口企业仅有华美阳光、楚源集团、联泰服饰、吉象人造林、泰恩贸易、绿城塑业、志渊电子、新兴汽配8家,其中楚源集团出口完成2058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83.5%,比去年同期减少783万美元。另外过百万的出口企业仅华美阳光完成107.3万美元。

(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深入开展项目攻坚,项目建设环境全面改善,服务项目水平提升。上半年,全市116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瀚煜建材、健睿服饰等8个项目已建成凌扬汽改、中灏科技祥联建材、可为新材料等64个项目正在建设,昆山产业园、赛为木业等40个项目已启动前期工作,项目建成率7%,开工率62.1%重大项目有序推进。石首长江大桥累计完成投资36.9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49.2%;蒙华铁路石首段启动建设,主体工程即将完成;国道G234梅家咀至高基庙公路建设已完成施工图设计编制审查;“港产城”项目已签订框架协议,完成荆州港总体规划港区功能调整;石首机场项目已启动可行性及相关细则研究,开展前期论证。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湿地型)示范区建设第一阶段高效完成,中期评估位居全国第一。石首市山底湖湿地公园、石首污水处理、石首市夹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相继启动建设。“智慧石首”项目完成了项目顶层设计,已纳入PPP项目管理推进

改革创新深入推进。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明显成效:淘汰落后产能72万吨、化解过剩产能40万吨;中心城区商品住房预计消化周期在7.3个月左右;25家企业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发行城投债8.6亿元;出台了《关于促进全市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为7家享受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减免税收1941万元;下调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费率共约3.5个百分点;取消三义寺渡口收费,开展行政事业性收费和银行业服务收费清理;推进投融资机制创新,大力推行PPP投融资模式,确定PPP优先推介项目43个,总投资630.9亿元。其中10个项目已签约,协议投资资金80亿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扶持天鹅洲开发区、桃花山风景区、久合垸生态家园等为主的休闲农业、团山寺绿色发展示范区创建为主的绿色农业;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实行“五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验收)。突出重点领域改革,制定了城区阶梯水价和部分乡镇自来水价格,实行城区天然气阶梯气价,调整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完成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破除以药补医、医院运行机制、服务价格调整、收入分配、医保支付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五)财政金融稳健运行。上半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014万元,占全年计划的51.7%,同比下降1.7%。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9365万元,同比增长14.8%,增速在荆州第4位。金融存贷规模扩大6月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64.27亿元,比年初增加28.9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7%;金融机构贷款余额95.67亿元,比年初增加13.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0%;金融机构存贷比为36.2%,比上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争资融资再创新高。上半年向上申报棚户区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20个,争取中央预算资金1.8亿元;争取石首市秦克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项目资金3000万元;通过银行融资和债券放款14.1亿元,已授信未放款的资金3.7亿元,正在银行上贷审会资金7.9亿元,提前完成18亿元的年度目标任务。招商引资成果丰硕。上半年全市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47个,签约金额114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5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50%。

)社会事业统筹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协调发展。有序实施“全面改薄”和城区学校扩容,新建文华小学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提升;继续执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全力为患者减轻药品负担;稳步推进了公立医院建设,启动市人民医院第二期建设、市妇幼保健院选址新建,市中医医院整体搬迁工程即将完成。民生保障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核定参保单位793家,新增参保2467人次,参保人数达67.8次;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就业扶持政策深入实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409人,完成61%;城镇登记失业率2%;扶持创业377人,完成57%,带动就业1565人,完成60%;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89笔、2113万元,完成66%。扶贫攻坚取得成效。重点实施项目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先后为41个贫困村选准主导产业,其中发展虾稻连作和果蔬茶的贫困村22个、16个;实施“雨露计划”,对168名贫困家庭子女发放救助金25.2万元;举办“春风行动”等各类劳务交流会12场。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殷家洲村、杨家潭村、茅草街村、百子庵村的中心村庄初具规模;果老山村、东升村、三元沟村、余家棚村、俞家铺村省级“美丽乡村”试点创建有序开展;“绿满石首”三年行动顺利,栽植绿化苗木1500万株,建成绿色示范通道291公里、125个绿色示范乡村;实施长江大保护,“三非”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实行“清水养殖”,拆坝还湖870亩,出台《石首市湖泊退出承包经营实施方案》,全面收回44个湖泊承包经营权。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编制完成专项规划,组织对污染较严重养殖场进行关闭。全力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环境问题,着力环境质量监测,空气质量优良,上半年有效监测天数176天,其中优良天数共127天,优良率为72.2%,较去年同期上升7.8个百分点。安全生产总体稳定。狠抓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推进隐患排查“两化”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危险源和危险部位、重点领域等专项整治,扎实抓好节日、汛期等重点时段安全工作。上半年,全市发生一般生产安全事故5起,死亡6人,造成经济损失565.5万元。社会管理水平提升。全民开展“五城同创”,城市形象大幅提升;城市管理创新发展,“大城管”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全面启动信用体系建设,“石首信用”子站创建完成,石首信用信息汇集系统初步形成全市治安形势稳定,“一感两度两率”全面提升“平安石首”建设深入实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健全。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关键指标与计划有差距。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外贸出口和财政收入等5项指标增速缓慢,并与年度计划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规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全年任务的44.2%,掉产14亿元,增速在荆州市排名末位;规模企业入库税金同比减少1.19亿元,下降56.6%。

(二)财政收入质量不高。一是分税种完成不平衡。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完成好于增值税(不含改征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耕地占用税、契税。二是重点企业税收下降。上半年楚源集团入库税收3023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4166万元,下降57.9%。三是规模企业总体效益低。全市155家规模工业企业,实现税收收入100万元以上的仅12家,无税收或税收不到5000元的有56家。

  (三)投资增长后劲乏力。一是项目库存不足。上半年从入库项目库存数据看,5000万以下项只剩18.7亿元5000万以上项目只剩115.6亿元;房地产项目只剩25.8亿元。二是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开工率较低。上半年招商引资新签约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3个,开工14个,开工率42%。三是主要支撑乏力。工业投资方面,受经济下行、要素制约、转型升级等多重因素影响,投资力度小,上半年增长缓慢;基础设施方面,后续缺乏重大基础设施支撑项目,完成全年投资任务压力较大。

(四)产业融合发展的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方面,主要是关联度不高,典型案例不突出。信息化与工业化方面,规模企业信息集成与共享水平不高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信息技术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建设有待加强企业负责人对“两化融合”认识不够,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人才缺乏。

  三、半年工作建议

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转型升级、改革创新及各类风险挑战更加严峻,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全市上下要紧紧围绕第次党代会精神,盯紧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压实责任,定向施策,强化举措,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一)强产业,加快振兴工业经济按照“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的思路,加快推进工业再造和产业体系构,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一是落实稳增长措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降低企业成本进一步贯彻落实稳增长的各项措施,实行“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帮助传统资源型企业度过难关,推动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扩大产能,做好产业链条伸发展二是培育工业新增长点。推动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在抓好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加快构建石首特色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升级发展新能源,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发电,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引进新材料项目,在纳米粉体材料、电池新材料及光电新材料三方面进行突破支持永大新材料扩能、华丽染料扩能等新材料项目建设,推进亿丰伟业新型环保复合材料项目落地开工三是提升经济发展平台。按照“一城两翼”的发展格局,加快建设金平工业园和沿江产业园,加快推进开发区调区扩区加快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结合石首地域特征、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战略,坚持“布局引导、重点带动”,调整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四是推进项目落地。按照“3+x”产业培植思路,引进培植防水产业园、体育产业园、医药化工园、中小企业孵化园、昆山产业园、两面针产业园、湖北华泓循环产业园、石首市环保产业园(医废处置、工业废物资源利用、环保设备生产),推进项目落地建设,尽快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二)创品牌,提升发展现代农业。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规模农业、特色农业、休闲农业为主体,加快建立现代农业新格局。一是发展特色农业。突出抓好桃花生态园、团山寺六虎山农庄、久生态农庄等生态农业;发展调关大麦洲、大垸大公湖稻虾连作区域建设和西南五镇再生中稻生产等粮食产业;发展南口放心菜基地和秦黄公路、公石公路沿线基地建设等瓜蔬产业;建设设施蔬菜基地1000亩、特色瓜果10000二是创推农业品牌。做大做强桃花山鸡蛋、天鹅洲荻笋、石首尖椒、绣林玉液、天鹅洲银鱼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打造特色农业品牌优势。加强“石首三宝”品牌整合和市场整顿。扶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提高“三品一标”认证比例,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运标准和技术规范。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自主创建品牌。三是推进产业融合。加快发展集观光、采摘、体验、度假、游乐等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和“农家乐”、“森林人家”、“水乡渔村”等乡村旅游业,推动农村“一产”向“三产”发展,拓展农民增收新渠道,推进农业与观光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是壮大农产品深加工。增加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对长吻鮠食品、林木森工、荻笋、稻米、蔬菜、小龙虾等特色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让一产实现二产化、三产化,农业实现“接二连三”。五是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做好农业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年度计划发展培育多渠道帮助市场主体融资,引导产业龙头通过“新三板”、风投创投、众筹等金融创新,进入资本市场。

(三)促融合,发展壮大第三产业。突出全域旅游规划的“龙头”引领,通过“互联网+”促进三次产业联动发展,大力培育“互联网+”新业态、新产业,壮大第三产业发展规模。一是促进文旅融合。加快打造“中国生态旅游之乡”,重点发展以天鹅洲为主体的湿地生态旅游区,积极建设桃花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大力建设长江故道博物馆、走马岭古城遗址博物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首府遗址公园;大力发展历史人文游、红色旅游乡村生态游、城郊体验游,拉长旅游产业链。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引导和支持商贸业、物流业、制造业联动发展,加快繁荣发展新“商圈”,培育发展一批贸易服务公司,重点加强对城市广场、建材批发、家具商、百货超市、汽车后市场、餐饮酒店等企业的扶持培育,提升贸易发展质量,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引进大型知名物流公司、快递公司,发展现代物流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建设金平工业园及东部农业园物流园区,打造区域性现代物流产业园区。三是完善电商发展平台。以电子商务进农村全国范县市为依托,加快培育壮大互联网产业,鼓励发展互联网产业新模式,积极引进知名电商企业拓展农村市场,建设特色产品网上专业市场,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深化项目对接,争取综合性大型电商基地项目尽快落地。是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强化金融服务经济功能,加大对商贸物流业的支持力度,探索开发供应链金融、物流金融、贸易融资等创新金融产品和业务,鼓励金融资源重点投向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引导金融机构增强支小助微的服务理念,为小微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四)重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以项目促进投资增长,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推动经济增长。一是重前期做实“梦想石首”项目策划,围绕“十三五”规划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长江经济带、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等重大战略,紧扣中央预算内投资向,突出专项建设基金,培育发展湿地生态旅游、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产业振兴、长江经济带、循环经济利用、城镇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专项,策划一批行业骨干项目、产业链延伸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同时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对策划项目责任到单位,明确到专班,及时启动项目前期论证,完成项目建设前期手续,确保策划项目能迅速有效实施。二是督进度。加快城镇污水处理、石首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垃圾焚烧处理厂建设、调弦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水生态修复、山底湖湿地公园建设、棚户区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团山寺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等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进度。积极帮助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用地、用资、原材料供应等各种问题和困难。加快石首市PPP项目推进速度,2017年策划的43个惠民生、补短板、调结构投资项目,加强与社会资本选择性对接,对条件成熟的项目确保当年姻亲达成。三是抓招商。按照新出台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和《招商引资优惠办法》,营造全民招商、全社会招商的氛围。注重招商引资质量,继续开展小分队招商、驻点招商,突出园区招商做实以商招商,努力形成“引进一个,影响一批,带来一群”的联动效应;推进中介招商,引进第三方服务模式,加快与上海东方龙商务合作;探索飞地招商,打破行政区划界线,促进我市与其它城市合作;实施资产招商,实现企业和产品集聚。

(五)抓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秉持“全域石首”发展理念,按照“一江两岸“一城两翼”的发展新格局,坚持规划引领,促进“多规合一”,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一是加快市政建设。坚持功能配套和布局优化,加快推进生态长廊、城市景观大道、城区14个市政配套工程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改善集镇环境,加大对镇容镇貌的管理,大力整治环境脏乱差现象,加快推进生活垃圾转运站和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二是加快交通设施建设。实施项目会战,加快重点项目石首长江公路大桥蒙华铁路石首段、G234国道、建宁大桥建设进度。督促乡镇完成220省道石首市横沟市至赵家湾段改线路面工程,完成上津湖产业路、桃花山旅游公路建设,完成234国道新厂至大垸段、221一级公路东方大道至桃花山段相关前期工作力争年内按期开工建设。三是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实施新一轮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按照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的要求,把桃花山、团山寺、调关、新厂等乡镇做精做美、做优做特,争创特色小镇。三是推进城镇管理创新。巩固和深化“大城管”格局,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户外广告、占道经营等专项整治活动,对车辆套牌、非法营运、乱停乱靠实施严管重罚。加快推进五城同创工作,继续抓好中心城区“破残旧”综合整治。

(六)补短板,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认真做好关系民生的各项实事,重点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关心的利益问题。把促进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抓好大中专毕业生、失农民、失业职工及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工作,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关心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着力改善住房供应结构,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力度,全面加强居民建房管控工作,让全市人民住有所居、居有所安。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运用,完善信息管理体系,创建良好信用环境。全面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补齐民生事业短板、生态建设短板、基础设施短板。加强社会保障工作,继续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加快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改善困难群众生活。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做好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工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重视加强环境污染整治,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格信访责任制度,积极预防和处置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版权所有:石首市人大常委会 ICP备案编号:鄂ICP备13007041号
地址:石首市绣林大道42号 电话:0716-7299630

鄂公网安备 421081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