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技兴市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2015年6月26日在石首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教工委主任 张凡喜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人大常委会2015年工作安排,我们于5月上旬由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东英带队,由人大教工委牵头组成调查组,对科技兴市工作情况组织开展了一次调研活动。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与成效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科技政策法规,积极推动科技兴市战略,科技兴市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9年、2011年,我市连续两次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一)积极构建科技兴市长效机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先后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分别就农业科技创新、企业技术创新、省级高新园区发展规划、科技奖励、科技普及、科技部门机构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研究部署。并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协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有效推动了全市各领域、各行业的科技进步与发展,为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提供了有力的机制保障。
(二)大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
目前全市已建立楚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钱潮技术中心、湖北省活性染料研究中心、致源华石晶体技术中心、扬子江泵业技术中心等7家省级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和楚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华丽公司建成了县市少有的国家级染料实验室,劲牌酒业(石首)公司成立了全市首个院士专家工作站。为进一步提高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市政府积极搭建校(院)企合作平台,连续十年组织企业与有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参加湖北产学研合作洽谈会,近十年签署各类合作协议56项,解决企业技术难题18个。这些科技创新平台的建立,有力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近年来,全市实施国家级科技计划4项,省级科技计划12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3项,荆州市科技进步奖3项;通过省科技成果鉴定13个,金驰机器公司的“JC—489型四轮多功能船式拖拉机”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申请专利397件,获得授权237件;吉象公司荣获荆州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称号,华丽染料、金驰机器被评为荆州市十佳创新型企业。
(三)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为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我市成立了全省县市第二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石首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将精细化工及医药、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作为我市高新技术主导产业。精细化工产业集群被确定为全省首批52家重点产业集群。培育了楚源、金驰、吉象、钱潮精密件等高新技术企业6家,开发了镍锌铁基功率电感磁芯、试管婴儿显微注射管、智能性并联顶梁液压支架、新型环保复合增强聚丙烯建筑模板等省级高新技术产品50多个。2014年,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8亿元,占GDP比重8.8%。其中楚源集团近年来先后投入10亿元,完成了H酸、对位酯、活性染料等产品的技术改造,现产品已占据全球市场的40%,质量、规模均居全球第一。
(四)持续推广农业实用技术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科技兴农工作,积极开展农业领域的技术创新,促进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和机械化发展。粮棉油方面,创办了一批高产高效示范片,2014年创办省部级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9个,示范面积10万亩;创建了两个农业部蔬菜生产标准园;同时,积极发展集中育秧,全面开展测土配肥,组织病虫综合防治,有力的促进了农业增收,农民增效。林业方面,我市通过深入实施“华石1号”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计划,达到了“兴建一个产业、完善一个组织、带活一方经济、致富一方农民”的特色科技示范效果。目前全市已建立杨树基地43万多亩,林业产业化产值达35亿元;水产方面,我市建成了“湖北长吻鮠良种场”和长江“四大家鱼”原种场两大国家级原(良)种场,虾稻连作、鳜鱼专(套)养、网箱养鳝等优化模式快速发展,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40万亩;科技兴牧方面,开展了畜禽规模养殖标准化“四级联创”,建成蛋鸡、生猪等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33家,“1535标准化蛋鸡养殖应用示范”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方面,重点推广了优良品种应用、轻简栽培、“三沼”利用、杨树病虫害防治、名特优养殖、畜禽标准化生产等农业实用技术。杨树研究所《杨树锈病基因克隆》项目通过国家林业局验收,自主选育并通过省级审定的楚林2号、华石1号、华石2号杨树新品种推广率达到40%以上。
(五)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体系
为全面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我市以市农业服务中心为龙头,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村组科技示范户为载体,以村级服务网点为补充,着力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全市各乡镇都成立了农业服务中心,培育了1000个核心科技示范户,建立了“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农户”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同时,还搭建了《农事直通车》、“农信通”手机短信、专家咨询电话等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我市还积极争取重大科技项目,积极开展品牌创建。近五年来,先后申报省级以上项目20余项,落实无偿扶持资金6000多万元,全市已创建国家、省名牌产品14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省著名商标8个,楚源牌活性染料、吉象牌中密度纤维板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六)全面加强科技普及工作
一是健全科普工作机制。建立了以市长为召集人,有部、办、委、局、人民团体、乡镇领导参加的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工作例会制度,负责协调和组织全市的科普工作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将全市科普工作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轨道。二是积极组织开展重大科技活动。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媒介,以《科技进步法》、《科学技术普及法》、《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为重点,向社会大众普及科技法律知识,精心策划全国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普日活动,开展了送科技下乡、企业专利培训、中小学地震救护演习等活动。我市还隆重召开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对科技创新先进企业、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和科技工作先进个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予以表彰,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的提高了全民的科普意识。
二、存在的问题
1、创新意识不强。政府方面表现在领导不够重视,尤其是在招商引资上明显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引资额度、轻科技含量的倾向。企业方面表现在重市场、轻创新,不少企业负责人科技意识差,目光狭隘,创新意识不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缺乏足够的关注和重视,致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非常薄弱。像我市江南机械、乘风汽配等企业,都有其独有的专利产品,因守老本,缺创新,最后导致企业走向衰败的境地。
2、新兴产业不多。突出表现在一是传统产业所占的比重大,新兴产业比重小。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仅占全荆州市的6.7%,高企培育的后备梯队几近枯竭。2014年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4.7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集中在精细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个别领域,且位于制造业产业链低端,在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业领域涉及较少,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3、科技人才匮乏。表现在一是人才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年龄结构不合理。据了解,我市各类人才仅有85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中级职称以上)6000人,人才明显偏少。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现有的高级人才大都集中在教育、卫生领域,工业、工程、农业等领域人才缺口大,高级人才更是稀缺。三是存在人才引进难、人才闲置多、人才流失严重等方面的问题。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引进的人才十分有限,即使是招录的几个大学生也是很少能呆上半年的,生产一线的技术人才不到2000人,且高层次、复合型的技术带头人和技能型人才严重不足。科技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市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瓶颈。
4、科技投入欠缺。表现在财政科技投入总量不大,虽然2014年市财政完成科学技术支出2602万元,但用于科技研究与开发、科技普及与推广的经费十分有限。企业也存在创新研发投入明显不足的问题,绝大多数企业未按创新企业标准落实研发经费。加之投融资渠道狭窄,科技风险投资和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尚未建立,科技投入不足的问题显得更为突出。
三、建议
1、进一步提高对科技兴市的认识,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要从思想上重视科技工作,行动上采取有效工作措施,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要认真制定我市“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我市“十三五”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和主要措施,进一步强化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和日常管理。建议每年召开一次全市科技工作会议,将科技工作目标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切实引导部门和基层负起科技工作责任。要不断完善科技考核激励措施,大力鼓励企业引进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积极引导企业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要多组织一些科学技术表彰和科学技能比赛等活动,充分调动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2、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提高科技经费保障力度。科技投入是科技活动的基础和保障,没有科技投入就必然没有科技产出。市政府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每年科学技术经费要严格按政策要求落实预算,要制订科技奖励和科技经费管理办法,确保科学技术经费用到实处。企业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尤其是规模企业每年科技投入应按规定比例用于科技研发和创新。
3、加强对科技型企业的培育,不断提高新兴产业的比重。华美阳光,一个占地面积只有8亩,一栋不够威武的厂房,几十个职工,坐落在工业园一个小角落里,但他们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产品优势,因而发展很快,效益很好,贡献很大,2014年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完成税收200多万元。因此,要积极引导企业重视科技创新,重视产学研结合,重视知识产权的申报,重视科技成果的运用,用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要转变工作思路,制订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引进办法,加大引进科技创新型企业力度,逐步提高新兴产业的比重。
4、积极创建科技创新平台,切实增强科技创新活力。抓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科技兴市工作的基础。要积极创建人才培置平台、校(院、所)企联系平台、科技培训平台等科技创新平台,要积极围绕医药化工、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冶金建材、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导产业,做好项目对接,力争将我市高新技术主导产业融入长江经济带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特色新型产业体系,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确立精细化工和杨树科技在区内的支撑引领地位。
5、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全面改善人才结构。人才是科技兴市的关键。要把人才的培养选拔上升到战略的高度来认识。科技离不开人才,没有人才就谈不上创新。要处理好引才、育才、用才的问题。要采取办好职业技术学校、与高校联合培训、派出深造和到大企业、发达地区挂职锻炼等办法,加快培养一批高层次、实用型人才。要制定优惠扶持政策,通过项目合作、技术咨询、课题攻关、知识入股、联合建设重点实验室等灵活有效的方式,吸引市外高层次人才来我市献智出力。要坚持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也用适当的待遇留人,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有利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在全社会真正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